什么是电梯“按需”维保?
什么是“按需”维保?
电梯是否可以实施按需保养,如何实施按需保养?我本人认为这本来就是一个伪命题。
一直以来实施的时段性电梯维保规范本身明显缺乏科学性,哪有给机械设备确定保养时间的,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原本应该根据设备本身运行状况做必要的适时检查、维护,以保证其正常运行,这是机械设备使用过程中的及其常态化的工作。
什么是电梯的“按需”维保?“按需”维保就是结合每一台电梯的实际状态制定维修保养的计划,实施有针对性、有实效的维修保养。
电梯的实际状态包括该台电梯的实际使用年限、运行状况、维修记录(大修、改造、故障记录、部件更换记录)、部件磨损现状、使用环境(频率)、管理质量等。
电梯按需维保工作的实施方案探讨。
非要搞一个“方案”的话那是极难的事。作为总局的试点南京市监督部门已经就此发布了他们的经验。
重点突出两点:
1、可以实施按需维保的企业条件;
2、可以实施按需维保的个人条件云云。
实话实说,以上两个方面仅仅是对企业及个人的管理和技能的肯定,也就是说,“他们搞按需维保我们放心”而已。
按需维保的指向是具体的每一台电梯,而不是前者。
从本质上讲,无需要制定一个“方案”,把如何实施按需保养的事交给电梯使用单位和电梯维保单位自行确定也就完事了,这本来就是市场的范畴,无需加以干预,更无须整一个方案出来。
是否需要制定一个“按需”维保的技术标准?
有人提议出台一部《电梯按需维保技术标准》,借以指导和监管电梯维保工作。
可行吗?上面已经说了,“按需”是根据每一台电梯的实际状况找到这一台电梯维护保养的“需求”制定维保的计划。
如果要制定一个“标准”,只能在电梯部件的使用寿命及状况这一共性来制定,要知道,这些个“共性”条件是直接受到使用频率、维保效果、管理到位、使用环境诸多外部条件影响,难以制定出统一的标准。
“按需”维保应该由谁说了算?
从根本上说应该是电梯使用单位说了算,因为他们是电梯的产权人,是接受服务的出资人。
但是,由于他们对电梯的真正的“需”是缺乏知识认知的,所以,对于该台电梯的维修保养从计划到实施,缺乏决策能力;
从电梯的技术角度,真正掌握“需”的自然是懂电梯的人,即电梯技术服务企业,电梯服务企业对于电梯的“需”从来就是明白人,尤其在相当多的大企业,为了落实对所生产的电梯产品安全性所投入的远程监控装置,为制定电梯维保的“需”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依据。
问题是服务企业在使用单位面前是被动的,尤其当电梯的维修保养所涉及费用时,就没有办法落实“按需”操作了。这个矛盾一直存在,一直无法解决。
结论,实施按需保养要从电梯使用单位抓起。
对于监管的实效性、针对性、合理性的几点建议:
1、本着实事求是的客观态度和务实精神,直接宣布安徽省电梯应该按需实施维护保养;
2、在实施按需保养中,监管部门提纲挈领实施监管。即把电梯的故障率、困人率作为主要抓
以信息化平台提供的数据为依据,明确底线考核指标:
30天内/单台故障困人两次;故障排查及恢复使用时间超过24小时,给予公示和处罚,前提是尽快将每一台电梯纳入平台之中去;
3、电梯投入使用满五年的必须大修一次,满十年的必须做整机运行状态质量评估,并将大修记录和评估鉴定结果向主管部门报备。
否则,立即停止使用,用“倒逼”的方法迫使电梯使用单位认真做好电梯的日常管理工作;
4、监管的矛头应该始终指向电梯使用单位,因为他们才是电梯安全运行的主体责任人。
电梯所有存在的问题都是他们造成的。电梯维保单位只是他们选择的电梯保姆或管家。
相关资讯文章
- 电梯数据采集器到底采集什么?性能、原理与价值全解析
- 电梯阻车系统有什么用?看完你就明白了
- 电梯物联网:如何通过智能连接提升电梯管理与用户体验?
- 电梯按需维保,如何提升电梯管理效率和安全性?
- 电梯应急处置平台,提升紧急响应效率,保障安全运行
- 电梯五方对讲系统,提升建筑安全与服务质量的关键技术
- 电梯专用阻车系统
- 电梯阻车系统的基本概念与重要性
- 电梯黑匣子的功能与特点
- 电梯按需维保:如何让电梯维护更高效、更智能?
- 电梯TPA维保服务简介
- 电梯应急处置平台:打造安全与效率的新高度
- 电梯按需维保:提升安全与效率的未来之路
- 什么是电梯TPA维保服务?定义与特点?
- 电梯运行状态监测系统:关键信息监测与安全高效运行新保障